close

高更其人其事其畫           高駿華


高更1848年生於法國巴黎,1903年死於馬克薩斯群島阿杜阿納。父親是共和黨『國際新聞』的政治記者,為逃避政治迫害,避走秘魯,在高更三歲時去世。


1871年離開海軍,轉入貝爾坦的證劵交易所上班,由於工作勤奮,賺了不少錢。


1873年,和丹麥姑娘結婚。此時有機會接觸繪畫並收藏現代畫家的畫,閒暇時也開始畫畫。


1874,認識畢沙羅,得到許多繪畫上的指點。


1880年起,參加印象派的展覽。


1882年,法國證券市場崩潰,高更辭去證券所的工作,甚至拋棄家庭,專心投入繪畫工作。此時,貧病交迫,但即使是淪落到街頭貼廣告,或是病到住進醫院,仍阻止不了畫畫的決心。


由於他對現代文明社會的厭惡以及對原始純樸理想國度的嚮往,他離開法國,前往外島尋找新天地。


1885年,被不列塔尼的景色與廉價生活條件所吸引,開始往返於巴黎和不列塔尼之間。


1887年底,認識梵谷和西奧兩兄弟,開始了一段撲朔迷離卻又傳頌千古的畫家友誼。


1888年,西奧在他的畫廊為高更辦畫展,可惜銷路不佳。


10月,赴阿爾和梵谷相聚,卻在短短兩三個月的相聚中關係決裂。


1891年,決定到熱帶去冒險,到大溪地去。


18938月,回到巴黎,可是事事不順利。


18952月,重返大溪地,貧病交迫。


1898年,因為女兒去逝,悲傷過度,加上對生活的失望,企圖自盡(吃砒霜),未果。之後,一個月裡完成了「我們來自何方?我們是什麼?我們要往何處去?」一畫。


這一年,由於對殖民政府的不滿,到「胡蜂」日報就職並發表批評文章。


18998月,自創「微笑」報。


1901年,與殖民當局衝突,到馬薩克斯群島避難。


19035月,殖民當局判處他三個月徒刑,58日於阿納杜納去世。


要了解高更,高更外祖母芙羅拉.特里斯坦是個重要線索。


芙羅拉1803年出生在巴黎,父親是秘魯人,母親是法國人。她是現代女性主義的先驅,擅於寫作,一生都在爭取女性的解放。與高更相同,兩人都被排擠或自我放逐在社會體制之外,一為爭取勞工與女性權益,一為追求個人理想的國度。有趣的是,芙蘿拉痛恨女人被淪為性與傳宗接代的工具;高更卻在追求精神理想國度過程中,對性的態度與其祖母背道而馳。但概括而言,祖孫倆都極有社會叛逆性與創造性。


循著這樣的一個線索,讓我們大約了解到高更的血液中有著一股強烈的反傳統性格。


曾有人向高更請教繪畫的問題,高更回答說:「你怎麼看這棵樹?真的很綠嗎?那麼用綠色,用你調色盤上最美的綠色。而那陰影可是相當的藍嗎?那麼,別怕把它畫的儘可能地藍。」


即使在高更的時代,新的藝術概念已在萌芽,但要完全脫離傳統,建立一個超越時代的美的概念仍是相當困難。高更這樣的回答在現代或許稀鬆平常,但在一百多年前,還是很重視傳統技巧與審美觀的年代,也算是一新當時耳目,讓許多想求新求變的藝術新人對他趨之若鶩,奉為標竿了!


在高更的繪畫歷程中,基本上也是從古典主義入手,接著受到印象主義的影響,再轉型進入神秘、幻想、線條,以及裝飾性的綜合主義繪畫中。而這不只是才氣,更是一種努力,一種創新思維的表現。


在他痛失女兒,徬徨於人生中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畫出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一畫:樹木、花草、果實、人物,象徵著時間與生命的流逝;土地是大地之母,賦予一切生命,又結束一切生命。豐富的圖像與象徵意義,凝聚在畫家塑造的畫面之中。


強調主觀、色彩誇張、視覺變調、平塗的色面、強烈的輪廓線、簡化了的形,是高更所提倡的綜合主義特徵,而這樣的概念,經過他的身體力行之後,不僅跟隨者眾,更是影響了20世紀崛起的象徵主義、原始主義、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抽象主義。


 


選自『瓏丁季刊』第11


 


參考書籍


現代藝術理論   (上)       譯者   余珊珊    遠流出版社   2004


『藝術家』雜誌2010.11426


「巨匠」高更傳


西方現代派美術            鮑詩度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3


19世紀藝術   尼古拉.第弗利  譯者  董強 曹勝操 苗馨  閣林國際圖書


外國美術名家傳(上)邵大箴、奚靜之 主編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後印象派繪畫史(上)約翰雷華德   平野 李家璧 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


『藝術家』雜誌2010.124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brina  的頭像
    Sabrina

    Sabrina 設計飾品 設計生活 設計美麗

    Sabr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