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一直在改變,每個年代各有新的代名詞,來反映每個不同年代的上班族群,面對現世生活當下,一種追求內在心靈滿足與生活品質要求的生活型態。
50年代的頂客族、六○年代的嬉痞、八○年代的雅痞、九○年代的X世代一樣,受其所處的社會背景影響,自然形成具時代代表性的社會族群。
頂客族(DINK)緣於1950年代的歐美,在1980年戴傳入亞洲的生活型態,代表了【雙薪無子女】的家庭。
在嬉痞族之后,80年代興起的是雅痞一族,雅痞族可以住小公寓,但是一定要開最好的跑車,雅痞衣着從上到下都是叫得出名字的名牌。
但是繼雅痞族之後,E世代又新興一族叫[小資]和[BoBo族]。他們没有嬉痞那麼頹廢,也没有雅痞那麼一本正經。他們饗往大自然,推廣有機蔬菜、雜糧麵包、喜歡追求樂趣、有機會會就挑戰即限樂趣運動。
小資又稱小布爾喬亞。布爾喬亞(bourgeois)是一個音譯名,它的意思是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
小資是1990年代開始在中國大陸流行的名詞,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指嚮往流行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小資一般為都市白領,又與「中產階級」在經濟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主要
小資女孩就是稍有工作經驗,小有生活品味的單身白領OL。 有工作經驗和固定收入及小小積蓄。懂得活在當下並享受生活,嚮往流行思想,在能力範圍內,追求內心體驗與精神享受,不當強出頭的女強人,也不是以感情為重心的小女人。
小資女性有較獨立的經濟能力,因而對於另一半的經濟狀況要求相對較少。 由於小資女孩獨立的個性,在經濟上、感情上、生活上,都不過度依賴另外一半, 談感情重情投意合更勝於身家背景。另外懂得善待自己、保護自己,在職場上有一套生存之道。追求的是活在當下,享受生活,並且在能力許可內堅持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與品味。 但人生的最終目標是擁有自己的房子,這樣的一群人。
小資們有自己的品味格調,不喜歡追逐大眾品牌,追捧流行又唾棄流行。有自己的固執與狂熱的邊緣與主流,喜歡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
BOBO族[波波族」[布波族][布爾喬亞波西米亞族]
緣由是美國作家家David Brooks在他的暢銷書《BoBos in Paradise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譯《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
是 bourgeois bohemian(中產階級式的波希米亞人)的縮寫,為1980年代「雅痞」一詞的衍生詞,形容1990年代之後,因為資訊時代的快速來臨,隨著高度的創作空間與快速的財富累積,而來到中上到上層階級的新高級知識份子。他們鮮少違背主流社會,對於社會中不同的聲音有極高的容忍度,不會吝惜購買昂貴的物品,相信現今的資本主義社會(如美國)是屬於精英領導的社會。
布波族不等於雅痞。他們是資訊時代的精英,兼具布爾喬亞〔中產階級〕的消費能力與波希米亞人的創意與自由,並將創意和情感轉化成為產品。布波族的崛起,帶動了文化產業及美學經濟的蓬勃發展,這是他們對社會最顯著的貢獻。
BoBo,其實是综合波希米亞Bohemien和中產階级Bourgeoisie所合成的新詞。簡單的說,BoBo代表嬉雅痞或者雅嬉痞。
事實上,「BOBO族」是新世紀興起,屬於知識經濟下的新族群。波波族」之所以被提及且受到注目,多半是經由時尚報導或行銷的管道。也因此,在多數人的認知裡,「BOBO族」又是一個穿著入時的時尚族群。他們不僅要光鮮入時的外表,也追求扎實的內涵與豐富的精神生活。
小資嚮往富有,是資本主義的擁護者,BOBO族則是富有之後的自我肯定。大陸的BOBO族其實都還在小資階段,追求BOBO是在追求一種自我的肯定的形象與定位。
小資和BOBO都是在追求一種自我的肯定心理,也是大陸城市新貴的生活方式。是一群勇於追求自我生活品質,捨得消費的族群。
部份資料來自~維基百科;商業周刊和網路資訊
留言列表